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知与评价调查 来源:转摘
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知与评价调查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在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与大力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与此同时,伴随着“高中分流”“普职比大体相当”等话题所引发的公众讨论,职业教育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其发展面临的内忧外患也成为舆情关注的焦点。因此,人民智库开展了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知与评价调查研究,以期汇聚公众意见、凝聚集体智慧,更好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满足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对职业技能人才的旺盛需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重要发现: ·前社会对职业教育关注度较高,积极与消极情绪交织;就业机会成为公众最为关注的内容 · 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技能、就业机会及企业合作被视为职业教育的突出优势,职业教育的接受度逐步提升 · 就业前景不明朗、社会认知偏见普遍存在、竞争力不足等因素引发共情,职业教育发展面临内忧外患:舆论环境不够友好、办学质量参差不齐、贯融机制尚待健全 公众眼中理想的职业教育画像:扎实的职业技能学习、通畅的培育联动机制、持续的岗位供给机制、合理的社会回报与认可 · 职业教育未来发展路径: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进现代化与内涵式发展、完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路径、构建共建格局与实现教育公平 更多精彩观点 当前社会对职业教育关注度较高,积极与消极情绪交织;就业机会成为公众对职业教育最为关注的内容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出台,职业教育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公众对职业教育的接受度逐渐提高。与此同时,由于公众对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形成的消极刻板印象,其综合社会评价在某些领域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近年来,“保持职普比大体相当”政策引发了起此彼伏的社会舆论,在“高考决定论”的主流话语笼罩下,面临教育路径选择的学生与家长被深深裹挟其中。整体来看,政策利好与舆论发酵的双重叠加,一方面使得职业教育的话题曝光率与关注度与日俱增;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公众对职业教育的复杂情绪和心态。本次调查结果显示,85.74%的受访者关注职业教育的相关话题,其中54.87%的公众表示非常关注。 就职业教育相关话题所引发的情绪来看,58.48%的公众表示,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感到期待;另有36.82%的公众在提及我国职业教育时,态度较为消极,其中21.84%的人感到担忧,14.98%的人感到失望。进一步分析显示,本人或亲朋好友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受访者对职业教育表现出更为积极的态度;本人或亲朋好友未曾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受访者因认知距离,对职业教育态度更为消极。 近四成(39.35%)公众认为,中国是世界上职业教育发展较好的国家,被世界公认为制造业强国的德国(58.48%)位列第一,成为公众眼中职业教育发展的标杆国家。超六成(63.72%)的公众认为,我国可以在10年内完成对其职业教育水平的赶超,但也有一成(11.01%)的公众态度较为消极,认为这个周期跨度至少需要20年。 就公众对职业教育关注的内容来看,就业机会(73.65%)位居第一,其次分别是发展路径(56.50%)、深造机会(54.15%)与掌握技能(52.35%),占比均超过五成。学历认证(46.39%)紧随其后,但仅有超两成的受访者较为关注入学条件(25.63%)与课程内容(24.19%)。不难看出,公众对职业教育的关注面具有明确的结果导向,教育结果较之于教育要素更为重要;而在诸多教育结果中,就业机会具有不可替代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决定性因素。这一点在对职业教育接受意愿的调查中得到印证,近半数(49.46%)受访者表示,当市场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时,会考虑让孩子选择职业教育。 图1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教育要素比对评价 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技能、就业机会及企业合作被认为是职业教育的突出优势,职业教育的接受度逐步提升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础,肩负着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重任。但于公众而言,好就业、学到真本事是职业教育的价值所在,尤其伴随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技能”“就业”等要素在公众期待中的占比权重持续上升。调查结果显示,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技能、就业机会及企业合作被视为职业教育的突出优势,四者贯穿教育要素、办学条件与教育结果三个层面,彼此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即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要内容,以产教融合方式,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对职业教育重大意义作出的深刻阐述。当前,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开始正视职业教育给予人生的另一种可能。超四成(41.7%)的受访者表示,如果孩子对某一领域有较为浓厚的钻研兴趣,他们愿意接受孩子选择职业教育。一方面,兴趣可以激发个人斗志并发展为人生志向,通过长久耕耘最终也能实现个人价值,教育类型在其中仅仅扮演了调节变量的角色;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因其细、专、实等特性,更能给予兴趣明确的学生以专业、定向培养,引导其成为领域内的行家里手。因而,无论是从职业教育的优势,还从对兴趣的尊重出发,接受职业教育所带来的“还不错”的发展前景已然影响和改变了“高考决定论”的主导地位。 就业前景不明朗、社会认知偏见普遍存在、竞争力不足等因素引发共情,职业教育发展面临内忧外患:舆论环境不够友好、办学质量参差不齐、贯融机制有待健全 随着公众对职业教育的接受意愿逐步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但同时发展客观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也集中反映在公众对职业教育的忧虑中。当被问及“您对接受职业教育有哪些担心”时,社会认知偏见普遍存在、竞争力不足等因素引发共情,从内外两个方面揭示了职业教育目前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第一,舆论环境不够友好。有超五成的受访者认为,职业教育会导致“就业不理想,只能选择较低层次的岗位”(64.26%),其本身“不被社会认可,被歧视”(52.89%)。在教育结果的排列中,阶层跨越与薪酬待遇分别位列倒数第一、第三位,可见“读职业教育只能当底层工人”的思想已经形成刻板印象。当前,职业教育供给已实现了多元化发展,姑且不论任何职业均脱胎于当下产业结构发展,对社会正常运转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现实价值来看,接受职业教育者也不应被简单地概括为“产业链上的‘低端’存在”。职业教育既需要解决“工厂技工荒”问题,也需要服务国家战略发展,扭转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现状,聚焦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使命艰巨、意义重大。 从职业院校的内部来看,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仍然普遍存在,无论是老师的传道授业,还是学生的学习训练均缺乏积极向上的动力和倾向。尽管近年来公众偏见逐渐被打破,但长期被视作普通教育托底的职业教育,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价值被远远低估。据调查结果显示,仍有44.77%与32.67%的受访者表示,只有当职业教育较普通教育具有明显优势,或者孩子成绩不好、无能为力时,才会选择让孩子接受职业教育。可见,二元对立仍是公众惯常沿用的评价尺度,依托于不同培养理念、方式、路径所形成的两种教育类型,本应各展其长,却被强行相较,并赋予其社会“筛选”功能。但也应看到,这种偏见的形成与我国目前职业教育所执行的招生机制息息相关,职业教育很大一部分生源源自未能通过中考、高考进入高中、大学学府的学生,因此其“托底”色彩不言自明。两种教育的教育要素相较而言,职业教育的招生机制远滞后于普通教育;在十项教育要素的排行中,招生机制位列倒数第二位,成为公众眼中职业教育表现欠佳的要素之一。46.57%的受访者认为,职业教育门槛过低,招考对象良莠不齐。 第二,办学质量参差不齐。据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50.54%与38.81%的受访者认为,接受职业教育会导致“文化积累不够,未来个人综合竞争力丧失”,或者“学不到实际可用的知识与技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就业,但当下职业教育服务就业的办学质量依然受到公众质疑。 从教育要素来看,公众对职业教育的学业评价满意度最低,认为其未能充分发挥“指挥棒”的价值功能。此外,激励机制、课程体系、教育理念与师资队伍分别位列倒数第三、四、五、六位。超五成(56.14%)的受访者在言明职业教育现存的最大问题时,直指职业教育“教育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制度标准”。就公众普遍认可的产教融合培养模式而言,由于目前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客观上造成了产教融合目标不明、院企合作层次较浅,形式大于内容等现实困境,一定程度上让公众失去了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信心。 从教育结果来看,对于职业技能的掌握是公众对职业教育最满意的一项,在十项教育结果排列中位列第一;但同时不难看出,仍有部分公众对学生是否能获得一技之长抱有疑虑,其原因源于个人学习能力和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等多方面因素。且随着就业岗位对个人综合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公众普遍意识到职业能力的锻造既需要打磨个人技能基础,还应兼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储备。因此,职业教育“重专业技能教育,轻文化素质教育”的短板日渐得到重视。47.29% 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文化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失衡”的问题。 第三,贯融机制尚待健全。超过三成的公众认为,接受职业教育会导致“过早受限于某一专业局限,无法跟上时代发展”(37.36%)以及“缺乏继续深造的机会”(34.66%)。目前,在许多国家出台的文件中,均对实现教育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作出了政策安排,但就现实施行而言,在体制机制方面,仍存在不少限制性因素。一方面,尽管多地已开始探索实践中职贯通、中本贯通等培养模式,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实行的范围和程度有限,暂未形成更多层次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本科及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还需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学生选定职业教育类型、专业后很难再切换到其他赛道,加之目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很难实现互相认证、转换,就未来发展而言存在一定的未知风险。 此外,由于职业教育侧重技术技能培养,注重实操训练,其与对应职业的关联度较高。因此,专业所学内容是否具有持久性,是否会被时代淘汰,成为了职业教育潜藏的又一风险,且这种风险在贯融机制尚未健全时,会对学生就业造成较大影响。调查中,有超过四成(46.57%)的受访者担心“伴随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对应职业被取代或取消”。 除此之外,公众对职业教育当前的相关政策环境也表示了忧虑。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办学条件对比来看,职业教育在政策法规、财政投入及社会支持方面均不及普通教育。在公众看来,政府应持续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及投入力度,社会层面应不断提高对职业教育的物资帮扶及情感拥护等,使职业教育发展获得更多外部支撑力量。 近年来,我国就职业教育发展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意见。2020年,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制定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包括10个方面共27项任务,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向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新时代迈出奋进步伐。但从实践层面来看,当前关于职业教育的规划、环境型政策工具偏多、直接作用于职业教育供需双侧的政策工具偏少。调查中40.07%的受访者表示,当“政策环境对职业教育发展有重大利好”时,会考虑让孩子接受职业教育,但目前这一方面还有待加强。 图2 公众对接受职业教育的担心内容 公众眼中理想的职业教育画像:扎实的职业技能学习、通畅的培育联动机制、持续的岗位供给机制、合理的社会回报与认可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1年10月12日,《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出台,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擘画了新蓝图,极大改善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舆论环境。近七成(69.5%)公众表示,对我国未来职业教育发展有信心,其中近四成(38.63%)的公众表示非常有信心。 综合来看,公众眼中理想的职业教育发展状态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一是扎实的职业技能学习。理想的职业教育应该以技术技能为核心,兼顾文化知识学习,不断夯实职业竞争基础。二是通畅的培育联动机制。一方面,要推进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纵向贯通,构建通畅的人才培养体系;另一方面,要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三是持续的岗位供给机制。要确保职业教育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既要及时回应市场需求,也要具备前瞻性,让教育探索走在现实发展前。四是合理的社会回报与认可。既要完善配套政策,提高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薪酬待遇,也要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舆论环境,多措并举增强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获得感、尊严感。 职业教育未来发展路径: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进现代化与内涵式发展、完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构建共建格局与实现教育公平 面向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新征程,要牢固树立“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发展信心,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推动实现公众对职业教育的美好期许,促进职业教育服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一,强化宣传,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超半数(56.32%)受访者认为,未来职业教育发展应着力破除社会认知藩篱,“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与社会回报率”。一是深化对类型教育培养理念、社会价值的理解,扭转“重普轻职”的传统观念,树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认知。二是转变“轻视技能”的傲慢态度,开展立体化宣传教育,加大对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学习,讲好有关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故事,加快建设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三是积极推进薪酬待遇与技术技能水平挂钩,加大政策供给,不断提高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在就业、落户、职称评审、晋升等方面的待遇水平,让职业技能人才与高等学历人才享受同等待遇。 第二,砥砺创新,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内涵式发展。打铁还需自身硬,职业教育要想获得长足发展,还需要从自身出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水平,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调查中近五成受访者(48.92%)对此表示认同。具体来看,一是构建科学评价体系。要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以学生发展为导向,对照国家职业标准构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水平测试系统;修订完善教学评价标准、教师发展评价标准等,以评价标准为牵引推动教育质量提升。二是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一方面,要立足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定位,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既要围绕城市运行、康养护理、家政服务、学前教育等领域,培养大批适应民生发展需要的紧缺人才,又要践行服务国家战略、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使命担当,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材料、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一批新兴专业。另一方面,要以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为目标,建立支撑专业群、面向岗位群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兼顾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思政课堂、文化课堂建设,使文化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均衡发展。三是完善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立足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传统优势,积极实施引企入教,推进校企共建,使企业需求与培养方案及时相衔接;深化“双师型”教师队伍改革,建立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高技术技能人才双向聘用机制,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专业性强的教师队伍。除此之外,还有38.81%的受访者认为,应“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1+X证书制度等,增强职业教育竞争力”。 第三,打破壁垒,完善职业教育出口纵向贯通横向融通。有超五成的受访者认为,我国未来职业教育发展应重点“打破普职教育壁垒,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57.76%),也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51.08%),构建立交桥式的教育选择路径,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实情完成教育类型合理切换。具体来看,一是推进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纵向贯通,着力发展本科及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发展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硕博教育,构建“中职—高职—职教本科—职教硕士—职教博士”相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职业教育本硕、硕博一体培养。二是扩大职普贯通培养规模,持续推进“中职—本科‘3+4’贯通培养”和“高职—应用型本科‘3+2’贯通培养”,扩大“中职—高职—本科‘3+2+2’贯通培养”。三是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探索开展高中及此后阶段普职教育融通工作试点,推进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高等职业学校与应用型大学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构建不同类型教育之间学习成果互认互转机制。四是开展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面向普通中小学生开设劳动和职业教育课程,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兴趣与职业规划意识。 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无法一蹴而就,自然也不能依靠单枪匹马就顺利完成。目前,广泛凝聚共识共智,激发多主体创业热情,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已成为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超四成(41.52%)的受访者认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必须“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职业教育协同治理格局”,充分发挥各主体禀赋优势,擘画职业教育发展新篇章。 另外,35.02%的受访者表示,“推动职业教育城乡、区域均衡发展,确保教育公平”也应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攸关无数学生成才立业。职业教育发展应统筹兼顾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的需要与不同地区教育水平实际发展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因域而异,持续优化区域资源配置,确保职业教育发展的普惠性与多元性,以“精准灌溉”确保教育公平稳步推进。
 
“就”在民企 “职”向未 (2022/6/6)
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山 (2022/6/2)
人才政策“点对点”送进企 (2022/6/2)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2 (2022/6/1)
山西省科技厅关于落实20 (2022/5/31)
国务院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 (2022/5/31)
山西省科技厅关于组织申报 (2022/5/30)
山西省江西商会工作动态 (2022/5/16)
2022年太原人才引进 (2022/5/27)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 法律申明
Copyright 2008-2022 http://www.cxxx114.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邮箱:mytx2000@126.com
技术支持: 太原市中小企业工程技术人才发展促进会 版权所有 备案信息:晋ICP备09008868号
协会电话:0351-2523644     
主办单位:太原市创业帮扶人才工委